[主題] [轉貼]給貓奴們參考的貓咪行為
發表人 內容
twhch



等級: 俠客
文章: 20
註冊時間: 2005-10-08
最近來訪: 2023-06-16
離線

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有被自己的愛貓"愛的啃咬"的經驗,再下本身是檢到了一隻小黑貓(貓齡2個月左右).之前都沒有養過貓的經驗,發現拾取的小傢伙非常的- -... 野,除了手上有他愛的傷痕之外,上禮拜被他賞了一巴掌,變成額頭有疤的大俠.後來在與有養過貓的朋友和獸醫的諮詢,漸漸能夠知道貓咪的心理以及相處的方式,下面是小弟看到貓有所PO與貓咪伊些時候具攻擊行為的文章 .

行為 / 貓咪攻擊行為的種類
--------------------------------------------------------------------------------

家裡養的貓,在大部分的家庭中皆顯得溫馴可人,但以我們所接觸到的一些個案中,則發現有不少的貓咪具有相當的攻擊性,往往對家中的特定成員表現出相當不友善的態度,究竟貓咪的這些行為是正常或異常呢?往往讓許多人感到困惑,為了讓大家對貓咪的一些行為模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本文內,我們針對貓咪可能發生的一些攻擊行為,作出一些簡單的分類,相信能給大家在面對貓咪出現此類的問題時,提供一些幫助或必要的訊息。

攻擊行為的產生原因:
通常會出現攻擊行為的貓咪並無品種之間的差異。
1.因缺乏社交關係所導致的攻擊行為。
2.受到暴力或虐待也可能讓貓咪學得先下手為強的攻擊行為。
3.在生理構造及腺體分泌的關聯上,刺激下視丘下中區可以引起貓咪的防禦性反應,貓之扁桃體(arnygdala)及下視丘下中區與防禦反應有關。內扁桃核(Medial amygdaloid nucleus)則跟一些特定的攻擊、迴避及性別行為有關。

攻擊行為的歸納:
基本上,與貓咪有關的攻擊行為,大致上可以歸類出下列各項

1.缺乏社交所引起的攻擊行為:
◎通常此類的攻擊行為開始發生的年齡大約在2至4歲。
◎貓咪若在3月齡之前,皆未曾與人類有過直接的接觸時,將錯過其與人類發展出正常接觸的重要而敏感的階段。
◎超過14週齡以上,且未曾受到人類抱持掌控或與人類有較密切的接觸互動者,日後將會對人類產生恐懼及表現出攻擊性。
◎根據了解,每天若曾讓人類給予抱持5分鐘以上的貓咪,到7週齡大以後,即會對人類有所互動的反應,也會去接觸非生命的物品及玩弄玩具。

2.戲耍性的攻擊行為:
◎若貓咪早期斷乳,然後由人工哺育時,貓咪很可能即無法從同儕中學習到如何調和或隱忍其戲耍行為的攻擊反應。
◎社交性的戲耍在很年幼時即逐漸消失,一般在10到12週齡時,將代之以掠奪性的活動。
◎到l4週齡時即已逐漸轉變為社交性的爭鬥行為了。

3.由恐懼或感受到威脅所引起的攻擊行為:
因恐懼或被激怒而產生攻擊行為的貓,其行動步驟如下:
◎一般若無進一步發生打鬥的可能時,會發出嘶嘶聲像吐口水的聲音,低聲咆哮、瞳孔擴張、拱起背部以及將毛髮聳立等等動作。展現出兼具防禦及攻擊的姿勢,同時也會作出攻擊或左右張望尋求庇護的動作。
◎一般的情況下,貓咪後續的打鬥行為,幾乎可說是完全由恐懼所引起的攻擊行為所組成。一旦貓咪被追捕、追擊、被逼至牆腳、或無處可逃時,被逼急的貓咪此時將停止奔逃的動作,轉回身軀面向攻擊者,將頭縮近身軀、蹲低姿勢,低聲咆嘯。
◎若此等威脅作勢仍無法讓追擊的對手停下動作,且攻擊的敵方再度靠近時,貓咪此時常見以背滾著地,並伸出利爪面向來襲的敵手。
◎此時若對方追捕的動作繼續發生,貓咪將被迫應戰,以前爪抓住來襲的敵手,並以後腳踢抓同時以利齒攫咬對方的頸部。

4.因疼痛所引起的攻擊行為:
◎貓咪對身體病理性、物理性、或外加諸於其體軀上的疼痛,會產生攻擊的行為。這些因素包括受傷,骨關節病變及其他如醫藥處理時所導致的疼痛。
◎疼痛因素引起的攻擊行為,若因醫療處置或其他施加其身上的處理程序的時間延長後,也可能轉變成前述的恐懼性攻擊行為。

5.貓咪間的攻擊行為:
貓咪間的攻擊行為,包括因交配行為而產生的公貓與公貓間的鬥爭,也可能包含了群社間的位階關係鬥。

6.母性的攻擊行為:
◎母性的攻擊行為常發生在懷孕末期以及分娩哺育幼貓的時期。
◎母貓會在其防禦對象接近到某一段容許的距離前,發出威脅性的攻擊暗示,以保護其窩巢區域及其幼貓。
◎一旦小貓長成後,這些因照護幼兒所產生的攻擊的反應也隨之逐漸消散。

7.掠奪性的攻擊行為:
掠奪行為和掠奪性攻擊為兩個不同的狀況:
◎正常的掠奪行為指的是貓咪在正常的巡狩行為中,對鼠、雀等所表現出的獵捕攻擊行動。此種攻擊行為一般以飢餓時的貓咪較常見,但已吃飽的貓咪也仍可能有此種掠奪性的攻擊行為。
◎另外一種也可見的狀況是,已吃飽的貓咪通常只殺死或以咬殺頭部的方式,對付其捕獲的動物(獵物),並不吃下已死亡的獵物。
◎至於掠奪性的攻擊行為則具有隱密性的動作,在行動時盡力保持動作安靜無聲,視覺及聽覺保持高度的警覺性表現,以及與獵捕相關的其他肢體語言(包括:潛行,埋伏,頭部放低,擺動尾巴,突然躍出攫捕)等等特徵。
◎在捕獵行動進行中,貓咪會面對著獵物一再繞圈遊走或跳躍,也會再經過一個短暫期的靜觀後或靜止不動期後,又再度突然發動攻擊等等不一而足,當獵物已經昏厥或成假死狀態時,貓咪可能停止動作,以爪撥弄,甚至短暫的離開獵物。
◎但一些貓咪也可能對其爭鬥或獵捕的對象作出錯誤或不適當的判別,因此有可能對人類或家庭中的一分子發生錯誤的判斷,可能對人們的手、腳甚至嬰兒等作出掠奪式的攻擊動作,而發生潛在的危險。

8.領域性的攻擊行為:
領域性的攻擊行為可能表現在針對一些特定的動物對象上,如家犬、其他貓咪,甚至家人等等。
◎貓咪對其勢力範圍往往以遊走巡邏、以下頷摩擦、灑尿液或以其他方式來完成其勢力範圍的標記。由於群社位階的關係具有可轉移的特性,因此,此種領域性的攻擊行為往往也只針對屋內的特定對象,而非屋內的每一個對象都會受到影響。
◎一旦貓咪在對其領域範圍進行防禦或標示其勢力範圍時,若有其他動物侵入其勢力範圍,則面對這些冒犯者即可能由先發的威嚇,繼而發生打鬥等情況。
◎若此種爭鬥問題牽涉到社群位階的排序,一旦領域受到侵犯時,則挑戰者或侵入者即可能被發覺並受到相當的攻擊。領域性的攻擊行為一旦牽涉到群社或領域標示等成分時,往往不易處理,任何一個領域標記的存在,即可能轉變為一個不其然攻擊的可能性。

9.轉向性攻擊行為:
一個攻擊行動受到第三者的阻礙時,則攻擊行為可能轉向反噬此牽涉進來無辜,或有意介入的第三者。由於造成轉向性攻擊的原因往往只是阻礙了貓咪正在進行的一些示警或威脅性行動,而非真正的打鬥行動,因此造成引起類似妨害原有攻擊行動事件的第三者,可能是無辜的甚至是或毫不知情地遭受此種攻擊。

10.主觀或意圖維持現狀所表現出的攻擊行為:
此種攻擊行為偶爾發生在愛撫貓咪時發生,並非因生氣惱怒的狀況所引起。 通常是貓咪希望不受干擾的一種表現,行為上通常也不會是真正的攻擊的,可能貓咪只是將主人的手含住或用爪子推斥,貓咪也常常會自行離開。

如何面對貓咪的攻擊行為呢?
原則上,盡量不要去挑撥或激怒,平常應注意貓咪可能發動攻擊的一些徵兆,如甩尾巴、耳朵伏貼、瞳孔擴張、拱背、張牙舞爪、靜止呈緊張對峙狀態、低聲吼叫等等攻擊前的肢體語言,避免讓此種行為持續發生。
◎設法改變貓咪所居處之態勢,設法令其處於逆勢,以阻斷其攻擊的行為。
◎不回應理會它,並停止與其一切的接觸,直到貓咪展現出合宜的態度為止。
◎盡量避免用直接的物理性矯正手段,避免因激怒或恐懼反應,加重攻擊行為的程度。
◎將具有較強攻擊性的貓咪隔離至一個待遇較差的地位或區域,以間接的方法促進其合宜的行為。

若攻擊行為無法獲得改善,且明顯的是一種主動攻擊的行為時,可以請求醫師的協助,使用一些抗焦慮的藥物可以得到一些改善的效果。



轉載網頁:阿貓阿狗大站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謝謝)
 
主題服務
Watch 登入會員可以訂閱這個主題
直接前往討論區: 
 
圖文版權為貓咪論壇與發文人所共有 | Copyright © 2002-2014 Cat House BBS | 廣告刊登請洽: cathousebbs@gmail.com 或登入後私訊 Admin